所在位置: 首页 > 慈福新闻 > 逐梦,童年无惧 ▏青少年教育专家李刚老师2017康巴爱心行纪实

逐梦,童年无惧 ▏青少年教育专家李刚老师2017康巴爱心行纪实
2017年04月15日

      

 阳春三月,这里依然寒风瑟瑟,一群娃娃用冰冷的山泉水在水池边上自行洗头。湍急的山涧流水和呼啸而过的山风之间夹着一群穿着五颜六色校服的娃娃,正在操场上拔河比赛。

当太阳刚起床时,不足十岁的孩子就自己起来了,因为他们太小,只好两个人一起配合才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

藏区的早晨十分冷静,洋溢在晨风中的是几百名孩子朗朗的读书声,在操场、在教室、也在他们梦想的天空。

大山里的娃娃朴素,抬头就能看到天堂。

大山里的孩子纯真,读书就能收获幸福。

大山里的娃娃坚强,寒冷没有挡住火热的梦想。

大山里的孩子辛勤,贫穷没有消磨善良的心性。

图 1: 操场上尽情玩耍的康巴小学学生

追梦的少年,从甘孜的新龙县的深山里憧憬未来;逐梦的岁月,从料峭的贫困小学教室里传递着力量;定睛就可以让人流泪的小学,放眼就知道孤苦的日子,寒冷总是无处可躲的校舍,还有终年不能洗澡的寄宿生活,更难忘的是,让成年人铭记在心中的一那张张绽放的萌萌的笑脸。

那山,那水,那娃,——

岁月总是定格在偏远山区的贫困小学——

这里是慈福康巴爱心小学,一个神圣的地方。

01

清晨的呼吸

天刚刚亮,静谧的校园里山风呼啸。

新龙县的康巴爱心小学,孩子们早早就起来了,因为条件有限,夜里睡觉时,孩子两个人一张床,上下铺休息,小学一年级和学前的孩子,两个人协助完成被子的折叠。晨起后,他们用冰冷的山涧水洗漱,被子、鞋子、脸盆、牙具整整齐齐,干净与整洁相映下,似乎娃娃娃们并没有感觉到宿舍里的寒冷与简陋。

很短时间后教室里,学生们大声地朗读着课文,这是来自心底最纯美的声音,回荡在群山间,在蓝天上,在白云端,久违的读书的真切,让这个清晨心潮澎湃。我不由得问自己,从教多年来,为何这样沁人心脾的旋律渐行渐远...城市的喧哗打乱了童年至真至纯的风景,如今雾霾加重了,甚至连自由的呼吸都变得如此的珍贵了。

    

图 2:左上,宿舍里的孩子    图 3:左下,宿舍里的物品

     图 4: 右上,早上冷水洗盘子  图 5:右下,夜里摆放的鞋子

新龙县是甘孜州的贫困县之一,慈福康巴爱心小学就位于雅砻江畔,坐落在雪山脚下,海拔 3080 米,自 2008 年建成后,主要招收周边的孤儿,解决求学的问题,在上学期间所有的费用全部免费,全日制寄宿,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助,北京慈福公益基金会为小学的兴建一直在默默的付出着。

目前在职人员 40 余人(含全国的志愿者),在校学生 400 余人,不是孤儿就是家境贫寒者,或者是单亲或留守儿童。该校一直实行封闭式教学,全体师生均校内食宿,多年以来,由于地处偏僻,每一个新学期的时候,学校都面临重重困惑,比如说:孩子们的餐饮怎么办?孩子的棉衣怎么办?孩子的生活条件如何改良?孩子长期没有足够的饮用水怎么办?孩子长期不能洗澡怎么办?学科教师配备不足,教学任务重,师资如何解决?

如今,城市的优越环境让孩子们失去了生活的磨练机会,缺少了自主能力的成长,当一代城市少年的物质需求被无条件满足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代独生子女被家长当成宠物饲养后,青春期表现出来的人格与心理的问题,成为一个时代教育的焦点,我们可曾想过,在失去生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岁月里长大的少年,又盲目追求学习能力和考试能力的家长,教育,是不是成为一种笑话?


图 6:孩子们在操场上读书

我们常见的晨读是在教室里完成的,这里的晨读是在操场上,几百个孩子穿着不同花色的校服,因为他们的校服是社会爱心捐助的。孩子们与太阳一起高声朗读着课文,在汉语、藏语、英语,三种语种的宣读下,那份庄严与神圣,宛如雄鹰翱翔在梦想的天空。那真真切切的孩童发自内心的呼唤,可谓响彻山谷,穿透青山,拥抱阳光;那读书的神情,那站立的姿态,那浮现的笑容,足以让牦牛驻足,让峡谷欢唱。

新龙县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北部最高点卡洼洛日,海拔 5992米,南部最低点雅砻江河谷,境由高山峡谷、高山低谷、现代冰川冰蚀地构成,年平均气温约 7 摄氏度,垂直气候变化显著。野生中藏药材有虫草、贝母、雪莲花、黄芪、秦艽等,种类上千种。乡村的孩子并没有选择挖虫草为生,也没有把打猎当成营生手段,而是面对贫困,选择了读书,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的渴望?

列队早餐后,孩子们自己洗碗,自己清扫卫生,年龄大些的同学主动照顾年龄小的同学,列队打饭时,年龄大的同学当起义工,据说这种带、帮、扶的传统自建校以来就一直在传承,就象夜晚睡觉时,每一个房间都有一名年龄稍大的同学作为宿舍长,负责其他同学的起居一样,大家亲如姊妹,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图 7:孩子们在食堂吃早餐


02

有序的学习

白天一天的学习生活很紧张。不管是学习藏语还是汉语,不管是英语还是数学,从一层到二层,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清一色的扬起求知的小脸,目不转晴的听讲,入班即静,入座即学。


图 8:孩子们在教室上自习

下课时,走近同学,发现他们在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有《飞鸟集》,有《红与黑》,这是社会爱心助学捐赠的图书,瞬间想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城市的少年,我们敢说都读过这样的著作吗?还是在书房中名著只是作为一种装点门面的习惯而已?延迟满足的才是爱,这句话多次提醒后,清醒的有几人?知道与做到,何尝不是人生最远的距离?

考试时,走近同学,发现他们字迹工整,从容不慌,这种淡定是如何培养出来的?我不禁惊讶,我们身边的城市少年,厌学、逃学,弃考、焦虑,到底是哪里出的问题?那些少年不应该来到这所小学,与山里的孩 子一起共享岁月里的诚实、冷静、朴素和真实吗?这些与生俱来的闪光的品质,为什么走着走着就丢了?为什么生活条件越优越心理素质反而没有得到成长?长高意味着长大吗?我们要给孩子怎么样的未来,取决于给未来怎么样的孩子。即使当了母亲,也未必真的读懂,从父母到家长是长期被我们忽略的职业!

复习时,走近同学,发现他们有一种东西,十分耀眼。孩子手中有一个本子,叫错题本。这是小学就学会的学习方法,可是为什么到初中、高中时,城市的少年依然没有学会基础的方法?家长无条件满足了他们的物质需求,觉得什么都不需要他们做,只要学习就够了,可是到了初中时发现,小学前狠惯和小学后狠管的岁月,不是无能就是逆反。

图 9: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

小学时习惯太差,初中时就两极分化,高中必然天上地下。我们这里并不是强调成绩有多重要,而是我们不能培养出他们的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时,分数,就只是一种临时的假象。

太多的呵护,却失去了生命的自主,太多的给予,却违背了生命的规律。亲爱的家长们,醒来时,已是白天,何必让白天踩在黑夜的肩头,只是象征的表演你剩下的残缺的剧本?

放学时,走近同学,发现满操场全是孩子,他们找一个角落,拿着书,或数学,或语文,大声的熟读,学过的内容,包括数学,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数学的复习 ,以课本为基础,指读每一行,大声读着公式、例题,你偶然走到他们身旁,因为聚精会神,居然没有发现你的出现。

图 10:孩子们在操场上复习功课

这里的老师十分辛苦,全日制寄宿制,他们从早上起床到夜里休息,全程陪着孩子在一起,没有休息日,从校长到基层老师全部带班教课,虽然教学环境和设备陈旧落后,教学体系十分完整。从阅读室到出题室,从教研室到会议室,从电影室到自习室,一应俱全。

图 11:孩子们在操场上复习藏语文

与老师交流中才得知,这是全县成绩名列前茅的小学,到教室中可以发现,各种奖杯,各种奖状,随处可见。在县城打探一下,慈福康巴爱心小学,当地人都赞不绝口,有好些条件好的家庭,想方设法想送孩子到这里上学,可是没办法实现,这是孤儿小学,是贫困子弟的读书的天堂。

图 12:支教教师正在上数学课

看看操场上,一个个灿烂的笑脸,清纯的双眸,我想起多年前经历的一幕:山里的孩子在漏雨的房间里大声念着: I WANT TO GO TO SCHOOL。当我要给一个小女生拍个相片时,她提出等她一会儿,回家取新书包。回来时我找了又找也不见她的书包,她却十分骄傲的让我拍照,原来她的新书包是一个洗衣粉的袋子,摆在胸前,清纯的眼神下,幸福的微笑中,我止不住泪奔。读书,多么伟大的渴望,怎么如今就变成城里孩子的负担?梦想的天空还蓝吗?


03

天籁的笑声

不管是下课的间操,还是放学的空间,总有一群男生在打球。这是他们童年里的快乐时光,没有忧愁的享受着阳光和空气。学校门外就是山峡谷地带,雅砻江从北至南纵贯全境。这个小学东邻炉霍县、道孚县,南接理塘县、雅江县,依白玉县,西靠德格县,北界甘孜县。东西窄,南北长,沿着公路建设,依在山脚下,来学校的时候正好遇上同学们体活课程,拔河比赛。这是一项古老的体育项目,在儿时记忆中,还有一种印象。

图 13:康巴爱心小学的学生在上体育课

看着一群孩子欢快的奔跑,积极的参与,浑身上下,闪闪发光的是童年的活力。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挡不住的笑容。一行人也被感染了,加入了孩子的队伍中,才零距离的感受了藏区孩子的热情奔放和面对陌生人时的一种腼腆。城市里很多机构取消了体育课,好多设备变成了摆设。小朋友因为肥胖而无法运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培养一个孩子,简单的说不能离开三个事情,一是身体健康,二是成绩优良,三是素质合格。

如果放弃了身体,盲目追求成绩,我们的教育目标到底是什么?一个民族,如果忽略了下一代的健康,我们所获得的成果又到底是为了什么?

看着孩子的笑脸,听着孩子的笑声,看着一个又一个活力四射的背影,总有一种酸涩涌上心头。

图 14:康巴爱心小学的学生体活课上欢快的笑脸

在晚风吹拂下,孩子们进入晚课时间,专心致志是这一画面唯一可以形容的词,来自天赖的声音,不仅是玩耍时的笑声,也包括至真至诚的读书声,苦难的岁月给他们一种磨炼,更给他们积累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唯有经历不可速成,放弃生活的体验,教育怎么可以独立于书本之上?

图 15:康巴爱心小学的学生晚课在操场读书

资源的缺乏也让孩子懂得珍惜,如节约用水,如节约用电;生活的经历也让他们懂得自理和自主,如主动清扫卫生,没有迟到和早退,自己收拾房间和衣物,照顾比自己小的同学,学习和生活有序不乱;团队的生活也让他们学会了包容和谦让,如晚上看动画片时,猫和老鼠的滑稽表演,让 400 多名学生站在一个小的教室里,安静而有序,这是一幕让我们久久反思的画面。

图 16:康巴爱心小学的学生在看动画片《猫和老鼠》

04

点亮的寒冷

前几年,社会爱心人士给学校解决了用电的问题。如今学生食堂里,厨师用上了崭新的电饭煲,宿舍里点上了电灯,在夜晚也可以领略了万家灯火式的温暖,在食堂师生们也吃上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晚自习的教室里,电灯的光照亮了孩子们幸福的笑脸,就好象通往梦想的殿堂一样。

电能充足后,康巴爱心小学还开办了一个幼儿园,以弥补学前教育的缺失。供电的解决不仅是照亮了这个山里的小学,更多的是点亮了寒冷的冬夜,点亮了藏区孩子们人生的前程。

如今,水的问题又成为重中之重。没有水喝,没有水洗澡,常年困扰着山区小学的教学和娃娃的生活。这里的孩子们洗脸用的水需要提前接好,因为水管压力不足,供水量不足;这里的孩子四季用的水全是冰冷的山涧水,年少的脸庞,年幼的双手,过早的刻上生活中苦难的印痕,那份坚强的和无华,足以让你落泪。

这里的孩子长期不能洗澡,夏天几百名孩子在一起时,校园里味道不太好,可没有一个孩子抱怨。这里的孩子一年用不上热水洗一次头,头发长了就直接剪掉了,看着原本一个个美若天仙的女生,那乱乱的头发和红红的脸蛋,有着说不出来的滋味。

只有看到那一双清泉般的眼睛时,有一种纯净和善良,有一种渴望和宁静让你心灵震撼。在料峭的春风中,他们用灵性唯美的点亮了这个世界,生活过早的给这群少年烙上贫困的烙印,这也许会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种沉淀,苦难的岁月也曾给出人们一种成长的回忆,在大山里期待梦想,静等花开。

图 17:读书中的孩子们

截止发稿日,三原智慧家长委员会小范围内发起倡议为慈福康巴爱心小学安装冷热水设备,维修老化的设备,更换水管,购买热水器,为孩子的生活尽一份微薄之力。

天津市、山东省的家长和爱心人士纷纷响应,筹款近十万元,孙峻峰作为工程师亲赴现场,为孩子解决饮用水和热水。在此对所有付出的人们深表感恩,愿好人一生平安。

夜静了,孩子们都睡了,门却开着,他们习惯了寒风扑面。

走访了孩子的宿舍,他们两人一张床,幸福的睡着了。依山傍水的校园怀抱着青春的梦想和全国支教教师们一起幸福的睡着了。

           图18: 休息中的孩子们   

天上星光点点,远远传来古寺院里的梵音,忙了一天的藏区的百姓们睡着了。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这是一所朴实无华的贫困小学校,为了逐梦,孩子们无惧寒冷,无惧贫穷,无惧曾经的无水无电的岁月



图 19:康巴爱心小学学生合影

曙光下映照出几百名孩子列队晨读的风景

我们挥手与孩子道别——

再见了,大山;

再见了,大山里纯朴的孩子;

再见了,康巴;

再见了,康巴爱心小学;

再见了,艰苦成长的岁月;

再见了,善良的娃娃们!

参与其中,深有感悟。这是青少年成长教育专家李刚老师2017康巴爱心行的纪实,此行,留给李刚老师有太多的感动和感悟,李刚老师以真挚的关怀播撒心中大爱,以崇高的师德播种慈福康巴爱心小学教育未来!

李刚老师简介

北京大学PEC特聘讲师

中国首届培训年鉴人物

青少年成长研究中心授权讲师

《从心灵到行为》教育体系创始人

全素质ALP 教育体系创始人

1996年启动《家长学校》,在全国推行智慧家长教育、十几年青少年教育一线实践中致力青少年梦想开发和全素质教育、以价值观导向青少年国际课程中华区导师

李刚老师自1996年在全国推行全素质教育工程,建立“精品个性化辅导基地”和“青少年成长体验基地”,并在北京、山东、山西、陕西、河南、河北、江苏、辽宁、黑龙江、湖南等省市举办《智慧家长特训课程》和《青少年全素质特训课程》。
      近二十年来,为40多万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和成长解决方案,建立了庞大的原始数据库,形成了全素质教育的经典模型,成为中国家庭教育和中学生课外辅导的范本。

让车轮慢些走吧,

我们悠然听到孩子们晨读中的真言。

我们用心去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孩子们无惧的梦想。



上一篇: 逐梦,童年无惧 ▏国际青少年教育专家...   下一篇:【爱的路上 ▏行爱心 徒快乐】——4...